荊楚網消息(記者張揚 實習生周璇)一個男人捏著鼻子、閉著眼下到沼氣池裡工作。站在旁邊的村民們都捂住鼻子和嘴巴,看著男人修好沼氣池滿身穢物地爬出來,村民們都樂了。
  這位男人名叫袁亮,但村民們更願意稱他為“沼氣110”。“只要接到用戶電話,一定在24小時內趕到現場迅速解決。”這是袁亮對村民們承諾。
  投身“沼氣工程”事業
  1999年,袁亮從恩施州農校畢業,分配到武陵深處的恩施市龍鳳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工作。
  2000年,袁亮毅然決定投身於“沼氣工程”這一新興事業中。
  他知道好的惠民政策最終離不開與群眾天天打交道的一線服務人員。為了讓群眾不再亂砍樹、亂燒山、亂挖山,為了和群眾打成一片,袁亮找到單位領導,要求下到村組,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。
  面對農民朋友的不解,袁亮總是在幫他們幹活、在開屋場會的時候,千方百計地向群眾介紹沼氣池的好處。
  其實,他不是學這方面專業的,但是只要哪裡有沼氣施工,他就整天蹲在工地上,細心觀察、刻苦專研,虛心向師傅們請教學習。不管是修沼氣池、維護沼氣池,還是下到池子里,就算是捏著鼻子下去,閉著眼睛幹活,袁亮都會親自下去。
  在不到兩年的駐村工作中,袁亮把後山坡村沼氣建設情況摸得一清二楚,迅速掌握了沼氣建設與維護的技術。
  10年的磨礪,袁亮早已是全市乃至全州的沼氣工程技術方面的“專家”,完成了從農技員到掏糞工到沼氣專家的嬗變。
  被親切稱為“沼氣110”
  2004年,“恩施模式”的沼氣池建設模式在全國推廣,生態能源建設迎來了推廣的高潮。袁亮率先在全鎮試行包建設、包管理、包服務的“三包”責任制。
  袁亮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告訴給村裡所有的沼氣建設用戶,被農民形象地稱為“沼氣110”,並且公開承諾,只要接到用戶電話,一定在24小時內趕到現場迅速解決。
  “家裡沼氣不知是哪門搞的,自己修了幾次,都沒有修好,請你來幫忙修一下。”
  一通電話響在一年農曆正月初六,袁亮放下碗筷,提上隨身攜帶的挎包,開車來到向家村張家灣張居順家,幫村民修好沼氣,只收取3元的材料費,堅持不收其他的費用。張居順見執拗不過,便把自家種的花生、柚子丟到袁亮車上,轉身就跑了。
  有時候為了給村民的沼氣竈更換一個小小的開關,袁亮往返山路一走就是幾十里。
  袁亮這種不求回報的情懷和心貼心的交流和服務,讓群眾感受到了溫暖,並逐日接受了沼氣能源。
  堅守“沼氣工程”事業
  2006年,鄉鎮農業服務中心轉制,袁亮成為退出事業編的農業服務中心職工之一。這一年,袁亮27歲。最終,他捨不得這份事業,他捨不得他多年服務的群眾,選擇了留下,繼續他生態能源建設的事業。
  袁亮多年來的努力贏得了村民們自發心底的尊重和良好口碑,成了遠近知曉的“名人”。
  近幾年,市農業局為各鄉鎮配發了沼液沼渣抽排車,設備先進了,效率提高了,袁亮跑的地方就更多了,更遠了。
  一年下來,袁亮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沼氣池裡度過的。
  從袁亮負責以來,每年免費上門維護沼氣池600次以上;維修沼氣爐具1200多台;全鎮上萬口沼氣池可以正常使用,他承包的向家村762口沼氣使用率達到95%。2005年以來,他下過1500多口沼氣池,行程近10萬公里,跑壞了2臺面包車,更換了3輛抽排車。
  “沼氣有故障,找袁亮”。這句話在恩施市廣為流傳。
  袁亮在工作上吃苦耐勞,不怕臟不怕累,熱忱服務群眾,得到群眾和各級領導好評。他得到了農民的喜歡、同行的欽佩、上級的認可。
  面對朋友的不理解,袁亮說“乾一行就要愛一行”,並且他從來沒有覺得這份工作不體面,相反,他深深愛上了這項事業。
  髒兮兮的外表,掩藏著最美的靈魂。10年間,手中從未放下的是臟活苦活,收入微薄,滿滿承載的全是為民服務熱忱。在恩施農村清潔能源的推廣中,袁亮這個普通的名字卻與農村清潔能源緊緊相連,閃閃發光,堪稱生態能源建設的先行者!  (原標題:[最美一線職工]袁亮:沼氣110點亮農民新生活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b80vbdfx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